青溪
王维〔唐代〕
言入黄花川,每逐青溪水。
随山将万转,趣途无百里。
声喧乱石中,色静深松里。
漾漾泛菱荇,澄澄映葭苇。
我心素已闲,清川澹如此。
请留磐石上,垂钓将已矣。(磐石 一作:盘石)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进入黄花川游览,每每都去追逐那条青溪。
溪水随着山势,百转千回,经过的路途,却不足百里。
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,山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。
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,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。
我的心一向悠闲,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。
但愿我能留在溪边的盘石上,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。
注释
青溪:在今陕西勉县之东。
言:发语词,无义。黄花川: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。
趣途:趣,同“趋”,指走过的路途。
声:溪水声。色:山色。
漾漾:水波动荡。菱荇(líng
赏析
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,来印证自己的素愿。以青溪之淡泊,喻自身之素愿安闲。
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。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,溪流随山势蜿蜓,在乱石中奔腾咆哮,在松林里静静流淌,水面微波荡漾,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,溪边的巨石上,垂钓老翁消闲自在。诗句自然清淡,绘声绘色,静中有动,托物寄情,韵味无穷。
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,接着采用“移步换景”的写法,顺流而下,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。你看,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,水势湍急,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。“喧”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,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。当它
创作背景
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。一说此诗作于王维入蜀途中。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。王维另有一首《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》,也说那里的山路“危径几万转”,可与此诗的“随山将万转”对看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赵明华.唐诗原来可以这样读.哈尔滨: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1:2-3
2、
刘德重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137-138
简析
《青溪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,来印证诗人自己的素愿。以青溪之淡泊,喻自身之素愿安闲,其心境的闲谈正如清川的闲淡,把人的精神和自然的精神融为了一体。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,活泼与安详的揉合,幽深与素静的融和。全诗自然清淡素雅,绘声绘色,静中有动,托物寄情,韵味无穷。
王维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(jié),号摩诘居士。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天宝年间,拜吏部郎中、给事中。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,世称“王右丞”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 415篇诗文 879条名句
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
李白〔唐代〕
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。
手持绿玉杖,朝别黄鹤楼。
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。
庐山秀出南斗傍,屏风九叠云锦张,
影落明湖青黛光。
金阙前开二峰长,银河倒挂三石梁,
香炉瀑布遥相望,回崖沓嶂凌苍苍。
翠影红霞映朝日,鸟飞不到吴天长。
登高壮观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
黄云万里动风色,白波九道流雪山。
好为庐山谣,兴因庐山发。
闲窥石镜清我心,谢公行处苍苔没。
早服还丹无世情,琴心三叠道初成。
遥见仙人彩云里,手把芙蓉朝玉京。
先期汗漫九垓上,愿接卢敖游太清。
崇义里滞雨
李贺〔唐代〕
落莫谁家子,来感长安秋。
壮年抱羁恨,梦泣生白头。
瘦马秣败草,雨沫飘寒沟。
南宫古帘暗,湿景传签筹。
家山远千里,云脚天东头。
忧眠枕剑匣,客帐梦封侯。